瀘州長江大橋38年來首次“大修”
- 2020年07月03日 07時28分
- 來源: 四川日報
- 【深圳到香港快遞】
打圍
施工7月2日,瀘州長江大橋正式開始全封閉維修施工。牟科攝(視覺四川)
7月2日零時起,瀘州長江大橋開始為期3個月的全封閉斷道施工。這是瀘州長江大橋連續工作38年來的第一次“休假”。
“大修”首日,項目部進行了橋面拆除以及南引橋的欄杆拆除,並安裝調試各項施工設備。雖然大橋封閉,但當天瀘州早高峯出行順暢,城區整體交通秩序良好。
為何修?
橋體老化且長期超負荷
作為瀘州市境內重要的過江通道,瀘州長江大橋為何要全封閉施工?
瀘州長江大橋維修整治工程項目常務副經理周鑄介紹,服役38年,瀘州長江大橋橋體已老化,出現了T構裂縫、掛梁破損、支座脱空等各部件不同程度的病害,部分橋墩因常年受江水沖刷“被掏空”。去年,交通運輸部也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了一份直觀的“體檢報告”:長江大橋橋面存在裂縫和破損;橋墩部分因常年遭受江水沖刷,出現“被掏空”現象,存在較大結構安全風險,帶病運行安全風險大。如不及時處理,將危及長江大橋通行安全。
“確實得維修了,橋面有些坑窪、高低不平。萬一遇到橋中間出現交通事故,就別想順利過橋了。”市民王宏由於工作原因,長期要過橋,他表示很支持瀘州長江大橋的維修。
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周鑄介紹,大橋出現“毛病”的原因有二:一是服役38年,橋體已老化。比如橋樑基礎因長期受到水流沖刷影響,在2#、3#墩位置分別形成了13米和9米的衝坑;二是長時間超負荷運行。大橋原設計通行能力為日車流量8000輛左右,且只能雙向兩車道運行;目前日車流量已近10萬輛,變更為四車道使用,超過設計通行能力的10倍以上。
怎麼修?
加固、“瘦身”和升級
3個月工期裏,將怎麼修?周鑄表示,即對大橋進行加固、“瘦身”和升級,通過拓寬橋面、優化人行道、改造護欄等舉措,使瀘州長江大橋在外觀上、穩定性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
具體來説就是:加固——拆除主橋T構5跨40米鋼筋砼掛梁和北引橋第2孔鋼筋砼T梁,將其更換為鋼板組合梁;對全橋既有裂縫進行封閉,修復露筋、混凝土破損、滲水等病害;對長江河道範圍內主墩沖刷坑採用拋填鋼絲繩石籠網進行回填處治等。“瘦身”——拆除南引橋拱上填料,用輕質泡沫混凝土換填等。升級——更換全橋橋面鋪裝,對兩側人行道進行拆除,將橋面從原來的16米拓寬至17米,更換全橋支座、伸縮縫,對全橋混凝土構件外露面做耐久性塗裝。
“大修”期間,瀘州長江大橋藍田岸橋頭50米至江陽半島岸橋頭約200米(即X彎道處)範圍內實施交通管制,禁止所有車輛和行人通行。
市民出行又將如何保障?目前,瀘州對“國窖大橋主橋及匝道,忠山隧道全路段及匝道”路段實施機動車號牌尾號單雙號限行措施。瀘州還將實施“常規公交 擺渡專線 定製公交”運輸模式等措施解決市民出行問題。如,日增加過江常規公交班次800班,總班次達4136班;將開行6條過江接駁停車點免費擺渡公交專線,共計投入運力55台,日發班次636班,日運載能力5萬人次;接受市內各機關企事業單位過江通勤定製公交業務,實現點對點集中快捷出行。
此外,瀘州也在國窖大橋及沿線新增公交專用道6.8公里,形成105公里的公交專用道路網,對公交專用道實行特勤保障;並對市級各部門(單位),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所在地黨政機關和部分企事業單位實行錯時上下班、錯峯出行。
預計10月初,瀘州長江大橋將改造完畢恢復通車。(陳向前 記者 魏馮)